何 芬:心存正義 無愧天平 銘記一名法官的責任與擔當
何芬,女,1976年11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蘇州大學法律碩士,1998年進入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該院執行局、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少家庭工作,現任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一級法官。
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何芬把人生中最美麗的光陰都獻給了基層審判事業,始終堅定信仰、初心不改,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1次,榮獲“全國優秀法官”、“中國好人”、“人民法院十大亮點人物”、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好人”、江蘇省“最美法治人物”、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泰州市最美“法治人物”等榮譽。
在高港有這樣一位女法官,對待群眾總是笑臉相迎,對待不法分子卻嫉惡如仇,她就是高港區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立案庭庭長何芬。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在角色轉換間,用女性的細膩和對百姓的柔情、對罪犯的烈焰,維護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忠誠履行著一名法官的神圣職責。
事不避難 行不畏艱
她是同事眼中的“巾幗英雄”
自1998年12月進入高港區法院工作以來,何芬一直堅守在基層審判一線,她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基層審判事業。何芬熱愛審判工作,業務能力很強,近五年共審結各類案件1220件,無一例改判案件。因為成績優異,光榮獲評“全國優秀法官”。她常說:“榮譽代表過去,當一回先進,就得做一輩子標桿”。
作為高港區法院有名的調解能手,別人不愿意接的案件,她都是主動接;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她都是迎難上。群體事件是人見人怕的“燙手山芋”,何芬每次都是二話不說接下來,并用最快的時間介入解決。2016年底,發生了一起因某房地產公司一再推遲交房,引發110戶業主聯名上訪的群體性事件。何芬接案后了解到,開發商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延期交房,但當可以交房時,卻又無力賠付因延遲交房產生的數百萬元違約金。此時,遲遲無法入住新房的業主,不滿情緒已達到沸點。在何芬看來,處理群體性案件,一分鐘也不能等!年終歲底的凜冽寒風里,何芬不分晝夜“連軸轉”,用5天時間深入走訪了50多戶業主,之后緊急梳理問題、匯總意見,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開發商同意以購房者入住后的車位租金抵算遲延交付的違約金。但由于車位屬于人防工程,涉及車位租金定價問題,何芬又前后奔波五六天,協調市、區兩級人防和物價部門聯合現場辦公,最終以“巧思”理清“亂麻”,推動雙方達成一致。握手言和,化隱患于無形,是何芬工作的最好注腳。
剛柔并濟 堅持正義
她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鐵面包公”
何芬外表謙和平靜,但辦理案件卻始終堅持原則,不畏權勢,不計個人得失,公正執法。在同事眼中,她是辦案快準的“多面手”;在不法分子眼中,她是軟硬不吃的“狠角色”。
2019年,農民工老李和8名同鄉跟包工頭到外省清理河道,工程結束了,發包方已結算工程款,包工頭卻不給老李他們結賬。多次索薪無果后,老李和同鄉找到何芬求助,用皴裂粗糙的雙手向敬重的女法官遞上一張張欠條。何芬看到此情此景,二話不說,當天就把案子立好。立案后,打電話、發短信,一直無法聯系上包工頭,公告不能及時送達。為了當面送達,何芬幾次找到包工頭的親友做工作,在親友的勸說和法律的威懾下,包工頭終于露了面,但他拿出一份外省某派出所民警手書的證明,表示工資早已在施工地派出所民警的見證下結清。當時,何芬正在感冒發燒,為掌握真實情況,她顧不上身體不適,隨即趕往千里之外的施工地派出所一查究竟。經過核實,包工頭提供的證明系偽造。在鐵的證據面前,包工頭揚言:這個官司要是輸了,何芬也不得太平。接下來的幾個晚上,何芬數次接到包工頭的威脅電話。面對威逼恐嚇,何芬早已司空見慣,她隨即義正辭嚴地責令包工頭深刻反省,同時依法快速判決。宣判當天,何芬又找到包工頭的家人,向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懾于法律的威嚴,感化于親情的規勸,后來包工頭主動履行判決,向9名農民工支付了近11萬元“血汗錢”。
這些年,經何芬之手判決的案件過千件,她始終堅持以剛性制度約束自己,用心用情踐行“司法為民”理念,在熱忱對待當事人的同時,又保持與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距離,不給當事人以“合理的懷疑”,有力維護了一名黨員法官的良好形象。
情系群眾 一心為民
她是百姓眼中的“溫情法官”
長期扎根基層工作,何芬早就深深融入了基層,她和同事探索總結出了以“熱心接待群眾、耐心傾聽訴求、細心審判案件、誠心解決問題、真心排憂解難”為核心內容的“五心”群眾工作法,群眾只要有事找到她,她總會盡自己所能幫助解決。時間長了,“有難題,找何芬”成了老百姓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經常會有一些當事人“慕名而來”,點名要何芬辦理他們的案件。何芬總會不負眾望,用自己細膩的心思,從細微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巧妙調解一樁樁疑難復雜問題。有時候,她還會用一些別人想不到的金點子,提高解決問題的效果,比如,幾年前何芬在院里首開家事庭,并且將庭里原本的硬木椅換成了軟沙發,原被告席卡換成“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營造出一種家的氛圍,用通俗、接地氣的語言進行調解、溝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港法院還先后在轄區內設立了九家“何芬法官工作室”,開展就地立案、就地調解等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日常工作中,何芬在判決案件時,總會關注案件背后的“人間冷暖”,盡力為弱勢群體解除后顧之憂。2019年,何芬判決了一起子女不履行已達成贍養協議的案件,面對80多歲無家可歸、被逼在外幫廚賺錢養活自己的老奶奶,何芬憤怒了,她立刻調查走訪,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判決。為了防止老人再次因贍養問題流落在外,何芬查閱大量資料,創新提出“臨時庇護地”概念,判決由兒子提供一間平房,作為老人緊急情況下的臨時庇護地。在何芬的幫助下,老人再也沒發生有家難回的情況。有一次在基層走訪時,何芬了解到70多歲的孔老太因兒子被判刑失去生活來源,她主動跑前跑后幫老人申請到6萬元司法救助款,之后每年還自費進行走訪慰問。現在,每當孔老太談起此事,總會眼含熱淚、激動不已。
何芬常說:“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如今,何芬依然在平凡的審判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以一腔赤誠踐行著入黨時的錚錚誓言,堅守著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來源:江蘇高院
編輯:康希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青春風采] 用奮斗擦亮“衛監藍” 讓青春在“疫線”綻放光芒2022-10-24
- 公益廣告展播2022-09-30
- 公益廣告展播2022-09-18
- 泰州應急系統圓滿完成“護航黨的二十大除險保安”任務2022-10-23
- 霜降養生|秋補甚冬補 調理脾胃正當時2022-10-23
- 關注|我市9月CPI同比漲幅擴大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