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先去上海后赴北京,蘇中城市泰州為何接連擁抱頂流“大城”?
東進上海、北上首都,區位和經濟發展在江蘇均處于中部的泰州接連用擁抱頂流“大城”的舉動,宣示了不甘“居中”的決心。
4月28日,泰州在北京舉辦為期4天的產創融合推介會系列活動,與在京高校院所、企業總部開展交流合作。此前,泰州剛剛利用一周時間,在上海舉行了泰州-上海創新發展合作會等活動。
據《泰州日報》,在北京,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說,牽手泰州,就是牽住了發展熱力十足、應用場景豐富、創新需求旺盛的最佳搭檔,“一定可以實現強強新聯合”。在上海,姜冬冬表示,泰州正以“融入上海、服務上海”為戰略抓手,努力成為上海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科創成果的優選轉化地、市民休閑的旅游目的地。
江蘇泰州鳳城河畔風景。 陳富平 圖
一直以來,作為蘇中水城,泰州給外界留下了“溫吞”的印象,如今,它正探索“慢生活”與“快節奏”的平衡術。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泰州提出,必須保持危機感,跳出“居中思維”,拼盡全力,苦干實干,以更好更快的發展迎頭趕上。
密集對接京滬兩座頂流城市,借他山之石,攻產創之玉,正是泰州不甘“居中”、重塑發展新優勢的破局突圍之舉。
接連赴上海、北京,對接優質資源
從4月18日起,泰州在上海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泰州-上海創新發展合作會、滬泰衛生健康懇談會、“泰州日”走進上海交大等活動,組織各市(區)和有關部門以及園區、用人單位,全面對接上海知名高校、高層次人才、高價值資本和高質量項目。
“希望上海的創新大咖、創業精英們帶著‘從0到1’的創新突破走進泰州,泰州必將以‘到泰州,泰周到’的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實現‘從一到百、到千、到萬’的跨越騰飛,共同在長三角創新大潮中書寫‘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篇章。”在4月18日于上海普陀舉行的2025泰州-上海創新發展合作會上,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說。
“泰州日”走進上海交大系列活動。 泰州市委宣傳部 供圖
此次會議宣布,泰州將與普陀攜手打造“創新里·泰州-普陀離岸創新中心”。同時,泰州醫藥高新區與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普陀園,海陵工業園區與華東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海陵高新區與上海未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分別簽訂合作協議。此外,還啟動了“泰州-普陀科創集市”,通過搭建創新型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間交流對接的科技服務平臺,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發展。
結束上海之行后,泰州又馬不停蹄前往北京,對接科技創新資源。
4月28日,泰州(北京)產創融合推介會舉行。活動現場,耐低溫鈉離子電池關鍵技術開發、海洋健康食品原料產業化等9個重大項目簽約,涵蓋大健康、電子信息、數字技術、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泰州市政府分別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京東集團、360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下轄四個市(區)分別與4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推動產創融合,體現在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雙向奔赴’,離不開向內挖潛和向外借力的‘雙輪驅動’。”姜冬冬在會上表示,北京是創新資源最多、發展活力最強、優質企業最為集聚的城市之一,泰州一直高度重視與在京高校院所、大型央企民企的交流合作,并已取得豐碩成果。
“選擇泰州,就是選擇了融通大江南北、撬動長三角腹地的最佳支點,一定能夠打開發展新空間;牽手泰州,就是牽住了發展熱力十足、應用場景豐富、創新需求旺盛的最佳搭檔,一定可以實現強強新聯合;落子泰州,就是落在了辦事更省心、發展更順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的最佳福地,一定可以收獲事業新成就。”姜冬冬說,熱切期待大家來泰州走一走、看一看,“登上泰州這艘‘發展快輪’,共赴星辰大海”。
4月28日,泰州(北京)產創融合推介會舉行。 泰州市委宣傳部 供圖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推介會系列活動期間,泰州還接連拜訪了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學醫學部、京東集團全球總部等知名高校和企業總部,聚焦進一步深化央地合作、校地合作,開展對接洽談,深度鏈接高端資源要素。
不甘“中游”,泰州破局突圍
密集擁抱頂流“大城”的背后,是泰州不甘“居中”,尋求在區域競爭中破局突圍的嘗試。
泰州位于蘇中地區,在區位上,雖然位居江蘇省地理中心,又地處長三角核心區,但在城市競合進入“抱團建群”的時代,一度陷入“邊緣化”的尷尬。其經濟總量則長期在全省13個設區市中排名第九,但在去年,與標兵、追兵的差距變化,讓其有了緊迫感。
“如果目標僅僅定位于‘中’,最終收獲的只能是‘下’。”今年初,泰州市委機關報《泰州日報》刊發評論表示,只有沖破“居中思維”羈絆,堅決走出“中”的舒適區,比學趕超、勇爭一流,才能構筑發展新優勢,打開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環境,拼出發展新氣象。
如何跳出“居中思維”?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泰州提出,要搶機遇、擴開放,打開發展新空間。具體舉措之一,是全面融入上海,“從產業、科技、教育、文化、人才、金融等各方面主動對接,加快建立一批科創飛地、產業飛地、人才飛地,承接更多的產業轉移、科創成果和優質資源,更好地接軌上海、服務上海、融入上海”。同時,通過融入上海,進一步放大區位和產業優勢,對接更多頭部城市的高端資源。
泰州有此底氣和信心,一方面是有“上海元素”的不斷加持。2024年6月,上海大都市圈總體規劃啟動編制,圈內城市由此前的“1+8”擴容為“1+13”,泰州也位列其中。今年2月,泰州又正式加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滬泰合作由此進入新階段。此外,隨著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的加快建設,泰州在未來將進入上海“1小時通勤圈”。
另一方面來自自身的產業實力。作為江蘇的產業“特長生”,泰州目前正致力“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加快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大健康產業規模今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新接訂單量穩定在全省的1/2、全國的1/5、全球的1/10。另外,一批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后勁強、空間大,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代表晨光力量的未來產業加速布局。
基于此,泰州提出,推動形成“五大協同”的融滬路徑,即“上海研發+泰州制造”的科創協同,“上海總裝+泰州配套”的產業協同,“上海龍頭+泰州樞紐”的開放協同,“上海市場+泰州品牌”的供需協同以及“上海資源+泰州共享”的民生協同。
“滬泰兩地理念同頻,始終目標同向。兩地攜手并進,定能創贏未來。”在2025泰州-上海創新發展合作會上,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表示。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曹佳蓉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最新|滬渝蓉高鐵通泰揚特大橋跨古馬干河連續梁合龍2025-05-01
- 海陵|企業創新轉型 地方經濟活力躍升2025-04-29
- 時政|萬聞華調研幸福水城建設工作2025-04-29
- 關注|2025“百梅爭艷”戲曲匯“梅花獎”精品劇目展演拉開帷幕 2025-04-28
- 奮進泰州新圖景大海新晨|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隆起新能源產業高地2025-04-28
- 教育|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實驗學校今年秋學期啟用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