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江蘇發現新記錄物種
近日,蘇州市林業站聯合南京林業大學在蘇州市吳中區太湖島嶼開展野外調查的過程中,在西山島天王塢樣線,發現了一種江蘇植物志里未記載的無患子科槭屬植物。
調查隊員當即采集標本,并拍攝植物各部位特征的高清照片,后經專家研究、鑒定和求證,確定為毛脈槭。
毛脈槭隸屬無患子科槭屬,其花期在4月下旬,果期10月,像“竹蜻蜓”般的翅果嫩時紫色,后變淡黃色,張開成鈍角或近于水平,翅果通過風散播。據《中國生物物種名錄》記載,毛脈槭分布于我國南方的安徽、浙江、江西、貴州、福建、廣東、廣西等省,模式標本產地在浙江天臺山。《中國植物志》《Flora of China》、《江蘇植物志》等權威志書中均未記載該種在江蘇省的分布。
記者了解到,本次調查首次發現該種在江蘇省分布,是江蘇省的新記錄物種,也是毛脈槭分布的北界。新發現對于江蘇省植物多樣性、毛脈槭的地理分布研究以及江蘇省槭屬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都有重要意義。
槭屬全世界有200余種,分布于亞洲、歐洲及美洲,中國有140余種,是槭樹種類最多的國家。我國古代就把槭屬植物叫做“槭”,在漢代許慎著的《說文》一書中就載有“槭木可作大車輮”。槭樹中有些種被俗稱為楓樹,清代吳其濬著的《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就把“三角槭”,叫做“三角槭”。在世界眾多的紅葉樹種中,槭樹的秋葉獨樹一幟,樹姿優美,葉形秀麗,秋季葉漸變為紅色或黃色,還有青色、紫色,可作庇蔭樹、行道樹或風景園林中的伴生樹,與其他秋色葉樹或常綠樹配置,彼此襯托掩映,增加秋景色彩之美。
2022年以來,蘇州市首次全面開展野生植物資源普查,目的是摸清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現狀及動態變化,完善野生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檔案,評估野生植物資源生存環境現狀,促進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在近期的植物調查中,除了西山島的毛脈槭,在吳中漁洋山區域還驚喜地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明黨參的極小種群,充分顯示了太湖區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來源:現代快報+
編輯:劉燕
責編:趙倩倩
審核:戚翔 聞棟
- 興化|注意!禁飛!2023-06-20
- 聚焦|教育部發布最新名單!2023-06-20
- 最新|剛剛,央行宣布!下調!2023-06-20
- 出行|泰州汽車客運站開通南京仙林大學城至泰州返程班車2023-06-20
- 海陵|招31人!事業編,6月26日開始報名2023-06-20
- 聚焦|政策優惠!事關吸納大學生就業!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