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雙擁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匯聚磅礴力量
江蘇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在江淮大地上曾涌現出無數英雄兒女,用生命和汗水踐行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誓言。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主戰場、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決勝地,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深植于這里的土地和人民心中。從沙家浜的蘆葦蕩、淮海戰役的小推車,到柳堡“二妹子”民兵連、開山島“海防模范民兵哨所”……一個個擁軍典型享譽全國。
完善雙擁工作機制,提供服務保障
過去幾年,江蘇基層擁軍組織和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健全,各級成立擁軍優屬社會組織300余家,建立擁軍優屬志愿者服務隊3000多支,發展擁軍優屬志愿者20多萬人,為基層軍人軍屬提供全方位服務,建立政府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擁軍大格局。
“最后一粒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淮海戰役時人民群眾擁軍支前的歌謠。按照“部隊所需、地方所能、無償援助、當年辦結”的原則,各級投入資金和物資,幫助部隊辦結實事4000多項,幫助駐蘇部隊解決機場遷建、訓練場地建設、軍用土地置換等問題,保障了部隊工作和生活需要。組建專業隊伍,為駐蘇部隊執行戰備執勤、搶險救災、訓練演習等多樣化任務提供服務保障。
全省1000多個軍地單位結成共建對子,深入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深化城艦共建活動,各地與22艘以江蘇地名命名的海軍艦艇常態化開展共建活動。
積極參加“城連共建”活動,參加城市實現上屆全國雙擁模范城設區市全覆蓋,總數位居全國第一。泰州市邀請共建連隊官兵赴當地開展衛國戍邊英雄事跡宣講活動,受眾達6000余人。
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一項一項成果落地。江蘇雙擁不斷聚焦練兵備戰,不斷發揮雙擁優勢,助力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創新擁軍舉措,解決官兵急難愁盼
在鎮江市揚中市八橋鎮萬福村,有一片郁郁蔥蔥的“雙擁林”。262棵桂花樹、香樟樹、櫸樹已經葳蕤成蔭,上面標著名字,這是從該村走出的262名軍人種下的。
每年春節、“八一”期間,各級領導干部帶隊走訪慰問部隊官兵,組織“走邊防看親人”活動,廣泛傳遞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各地廣泛開展“情系邊海防”活動,走訪江蘇籍邊海防官兵家庭,幫助官兵家庭解決困難1800余件。拿出專項資金,重點幫扶因重大疾病、自然災害等導致生活困難的現役軍人家庭。
“戰士建功軍營,家鄉盛傳美名。”全省各地不斷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讓軍人軍屬優待切實落到實處。全省累計為260萬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家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為1.5萬名立功受獎官兵家庭送達喜報。
各地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發放優待證230萬張,全省13個設區市在全國率先對全國持優待證者提供免費乘坐當地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免費參觀游覽公共文化場所、名勝古跡景區等服務,部隊官兵、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的尊崇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涵養崇軍文化,濃厚尊崇關愛氛圍
紅色血脈,是城市的精神脊梁。全國雙擁模范城江蘇已有18個。
在組織開展江蘇省第十二屆雙擁模范城(縣、區)創建活動中,各地以爭創為載體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2022年8月1日,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召開大會,隆重命名82個“省雙擁模范城(縣、區)”,表彰一批“雙擁模范單位”“雙擁先進個人”。
從繁花似錦的江南,到漢風楚韻的北邑;從忙忙碌碌的城市街巷,到欣欣向榮的農村社區;各具特色的雙擁主題公園、雙擁展示館、雙擁路、雙擁街、雙擁文化長廊等雙擁載體隨處可見。
如今,全省各縣(市、區)至少擁有一處永久性雙擁特色亮點場所。“江蘇省雙擁示范基地”遴選出30個具有較大影響、雙擁工作突出的基層場所,有效影響和帶動群眾性雙擁活動的開展。
在全國“最美擁軍人物”評選中,江蘇再露頭角。其中,徐州曹恒、揚州周宏英被評選為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常州朱立鳳、鎮江施文進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推動先進典型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進社區,也推動廣大群眾致敬“最美”、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各地廣泛開展“9·30烈士公祭”“清明祭英烈”“為烈士尋親”“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等紀念活動。全國雙擁文藝作品評選中,江蘇獲獎作品質量、數量位居前列。
來源:現代快報
編輯:曹佳蓉
責編:岑丹
審核:戈俊巍
- 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新篇章2024-12-13
- 牢記囑托,看奮進江蘇的“強富美高”新答卷2024-12-13
- 無錫濱湖:執科創之筆,畫“強富美高”新圖景2024-12-13
- 【牢記囑托 答好強富美高新答卷】奮楫揚帆 破浪爭先2024-12-13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四化”同步,宿遷再攀新高度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鎮江:奮力奔跑,譜寫“很有前途”新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