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淮安:跨越趕超,更好展現“象征意義”
淮安著力建強“五大支撐”抓實“四件大事”
跨越趕超,更好展現“象征意義”
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家鄉。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
努力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現“象征意義”,淮安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淮安殷切囑托,著力建強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交通樞紐、綠色生態、營商環境“五大支撐”,抓實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生態環境、縣中振興“四件大事”,堅持攀高比強、跨越趕超,努力將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淮安新篇章。
交通賦能,重拾“樞紐之地”榮光
健全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淮安因“大河交匯”而興盛,處在“南船北馬、舍舟登陸”“九省通衢、七省咽喉”的樞紐地位,是明清時代漕運指揮、食鹽集散、河工治理、鹽榷稅務等國家要務的實施中心,人口集聚、商業繁榮,曾與杭州、蘇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
映照昔日榮光,坐擁“交通提速”之利,依托“公鐵水空管”五位一體交通優勢,加速構建高鐵網絡“米字型”八向輻射、內河二級航道五向通江達海新格局……淮安正重回“樞紐之地”。
如今,千年大運河仍是這里的經濟命脈。全市擁有航道73條、碼頭93座、泊位358個,內河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水陸并舉,近年來高鐵發展給淮安帶來了滾滾人流。今年8月26日,淮安東站到發旅客量再次突破千萬人次,達1003.98萬人次,比去年提前近40天。
1998年3月5日,從新沂發出的一列火車駛達淮安,宣告淮安“地無寸鐵”歷史的結束。2005年4月1日,新長鐵路全線貫通并入國家鐵路網。坐上“綠皮車”的淮安人又開始憧憬“高鐵夢”。2013年起,淮安市委、市政府連年將“鐵路規劃建設工程”列為“十項重點工程”之首。
一條條鐵軌見證跨越之路。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鐵路和連淮揚鎮鐵路連云港至淮安段通車,淮安圓了“高鐵夢”。2020年12月11日,連淮揚鎮鐵路全線(淮安至鎮江段)通車,淮安鐵路進一步融入國家高鐵網,正式邁進鐵路“南北貫通”的高鐵時代。如今,從淮安乘坐高鐵出發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西安、成都等120多個國內主要城市。
高鐵是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淮安崛起江淮的強力支撐。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全國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淮安是蘇北地區“公鐵水空”發展最為均衡的樞紐城市之一。省委全會提出“支持淮安利用綜合交通優勢高質量發展樞紐經濟”,其中蘊含著優化省域資源要素配置的戰略考量。
“這是淮安最有條件、最應抓住的機遇?!被窗彩形岢?,要健全以多式聯運為主導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放大城市功能尤其是產業鏈銜接的優勢,吸引更多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在淮安高效集聚和配置,積極布好局培育樞紐偏好型和關聯性產業,形成淮安特色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更好促進“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更好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協作分工乃至全國大市場。
產業振興,積蓄跨越趕超動能
近3年GDP平均增速全省第一
放眼這十年間,淮安經濟社會發展向上向好,經濟總量連續跨過三個千億級臺階、實現翻番。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015億元,排名全國城市第59位、上升21位。
作為省域內的后發地區,這里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的“淮安速度”令人矚目。近3年淮安GDP年平均增速7.1%,排名全省第一,分別快于全國1.6個、全省1.4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延續了持續向好發展態勢,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7%,排名全省第一,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
這一強勢增長態勢背后是堅定的產業抉擇?!爱斍?,淮安仍處于新型工業化的中早期,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起步。”淮安市委鮮明指出,新型工業化是推進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聚焦工業強市目標,堅持“項目為王、環境是金”鮮明導向,推動項目攻堅突破成勢。
近3年,淮安新落戶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是“十三五”時期總量的兩倍。去年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平均每周新簽約16個、新開工10個。今年以來,這一紀錄再度被刷新——平均每周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0.9個、新開工11.1個。
“無論內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在抓工業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能有任何漂移,必須保持定力。”淮安市委要求,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聚焦細分產業賽道,健全產業研判機制,各個縣區主要領導擔任“一號招商員”,聚焦聚力招大選強。每個季度組織開展項目拉練,各縣區曬項目、比進度,形成你追我趕、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真正以工業強市挺起發展脊梁,有一組組數據為證?;窗彩幸呀涍B續41個月保持規上工業投資兩位數增長。目前,全市有15個百億級工業項目在建,其中11個首期竣工投產,20個省重大項目、366個市重大產業項目均提前2個月完成年度投資,帶動規上工業投資增長24.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占工業比重達78.1%、較“十三五”末提高23.1個百分點。
城市拔節,讓老百姓更有“自豪感”
更多人才落戶更多淮安人圓夢
這是一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顧的土地。四河穿城、五湖鑲嵌,水域面積占1/4,森林和濕地面積均占1/5,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的淮安被譽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生態質量指數連續3年位居全省第一,白馬湖濕地成功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在蘇北率先創成國家生態市,獲批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試點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水生態文明試點市……
高水平建設江蘇美麗中軸“綠心”,淮安積極推動生態經濟化和產業現代化。去年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數量居蘇北第一,通過大力清理“散亂污低”企業騰出排污總量指標近1500噸。近三年累計整合利用存量土地11.44萬畝,為高質量發展騰挪出寶貴的資源和空間。綠色發展,成為這座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鮮明標識。
這是一座被時代格外垂青的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淮安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態經濟帶,與共建“一帶一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重大機遇,呈“豐字型”在淮安匯聚疊加。匯聚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疊加之“天時”,坐擁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速形成之“地利”,更有近悅遠來的“人和”,城市拔節生長,鋪陳出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幸福平安、就在淮安”,這一城市推薦語,正從口耳相傳變為生活日常。十年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番。近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7.3%、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2個百分點,跑贏了經濟增速。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增速全省第一,城鄉收入比縮小為1.85、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學在淮安”“健康淮安”內涵不斷豐富提升,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更加暖心。
“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體現在這座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也體現在游子心懷家鄉的“自豪感”上。在今年7月5日的首個“淮安企業家日”上,淮安市委主要負責人一席話讓在場企業家倍感暖心——要讓來淮投資的企業家享有“在家的感覺”,讓淮安在外的企業家充滿“回家的愿望”,希望廣大企業家扛起“興家的責任”。過去,淮安人均耕地少、交通條件差、經濟實力弱,很多淮安人為了生活和夢想就不得不走出去,催生了一批知名企業家。當前,淮安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家底”越來越厚,正吸引更多人才落戶淮安、更多淮安人圓夢家鄉。
來源:交匯點新聞
編輯:曹佳蓉
責編:岑丹
審核:戈俊巍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四化”同步,宿遷再攀新高度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鎮江:奮力奔跑,譜寫“很有前途”新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綠楊城郭”畫卷新 “運河之都”美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生態優先,鹽阜大地“綠”意濃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后發先至,連云港書寫新答卷2024-12-12
- “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宜居宜業,祥泰之州“最幸福”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