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建芳:像親閨女一樣照顧殘疾公婆16年的外來媳婦
那建芳,女,1979年生,泰興市宣堡鎮聯新村村委會副主任。16年來,那建芳這位原籍四川廣元的媳婦扛起了照料雙腿殘疾婆婆和身患重癥的公公的責任,是外地媳婦也是“親生女兒”,是家里主心骨也是“生活調和油”。寒來暑往,端茶喂飯、洗衣刷碗,是家常便飯;日夜輪回,擦身洗漱、起居服侍,她用孝老愛親的真情無限,營造了“不幸生活”的甜蜜港灣。那建芳先后當選為江蘇好人、感動泰興十大人物、宣堡鎮“最美女性”“好媳婦”“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在不離不棄中守護幸福
機緣巧合下,那建芳和宣堡鎮聯新村的打工小伙戴永亞相識、相知、相愛。他們開始談婚論嫁后,那建芳了解到戴永亞的家庭情況,母親因患有小兒麻痹癥一條腿不能行走,父親患有輕微智障生活不能自理。那建芳沒有將他們當做“包袱”,和戴永亞一起操持起這個家。2006年結婚后,夫妻二人琢磨著,要想過上好日子最好是一同外出打工。但兩位老人怎么辦?沒有遲疑不決,那建芳毅然決定放棄外出工作的機會,在家照顧公婆。這樣一來,大大小小的事情就都壓在了她本就不健壯的身板上,那建芳卻從不怨天尤人。她時刻細心照料一雙老人,有空就與丈夫電話聯系,將公婆的身體狀況告知丈夫,讓他在外能安心工作。“放心吧,家里一切有我”是她對丈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2007年兒子小浩天的出生給這個小家庭帶來了喜悅和希望,那建芳的心里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然而,上天似乎又做了個惡作劇,一個下雪夜,婆婆僅有的一條好腿不慎摔斷,從此無法行走,身邊更不能離人。于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那建芳每天給婆婆換衣洗澡,推著輪椅帶婆婆曬太陽,成了婆婆能依靠的“雙腿”。2011年公公食道癌被診斷為晚期,吃什么吐什么,骨瘦如柴。那建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頓都換著花樣煮各種湯為他補充營養。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公公想吃就親手喂給他,但大多都是吃了又吐。那建芳任勞任怨,打掃嘔吐物、清理床鋪、換洗衣服,直到公公去世。失去了老伴的婆婆也失去了最大的依靠,飯吃不下覺睡不著,眼瞅著日漸消瘦,那建芳心知,這樣下去婆婆的身體也會撐不住的。她一有時間就陪老人聊天,有時候半夜醒來就趕緊去看婆婆是否安睡,天好時就把老人抱到外面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這么多年,多虧了我妻子小那了,她太辛苦了。”那建芳的丈夫戴建亞很是心疼妻子。
孝老愛親,言傳身教,父母永遠是最好的榜樣。在那建芳和丈夫的影響下,兒子小浩天從小就很孝順,在爺爺過世后更是對殘疾的奶奶關心有加,即使學業再忙,他也幫忙端碗送飯遞水,每天陪奶奶聊天。
在盡心盡力中弘揚孝道
2016年,孝順、善良、賢惠、正直的那建芳,被推選為聯新村婦聯主席。她身兼多職,在完成材料整理、執行對接等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奔赴現場處理矛盾糾紛,時常加班到深夜。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交到她手上,絕對是一絲不茍地認真完成。無論工作多么繁忙,她仍然堅持一日三餐自己做、親手喂,等老人家吃完了她才匆匆吃上一口,再趕去上班。晚上回來,經常給婆婆捏捏關節,活動一下她的雙手雙腿,防止僵化,再跟她講講村里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情,給老人逗樂。如今婆婆已經近90歲高齡,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依然不錯。周圍的不少婦女同志都看在眼里、服在心里。“跟著那主席干事,我們滿滿的勁兒。”聯新村后備干部楊潔說。
在她的建議下,村里計劃建立“二十四孝館”。她帶頭去了解村民意見,主動幫村里籌款,向不理解的村民講述孝道故事,告訴他們弘揚孝道對村文化的重要性。2021年,“二十四孝館”順利建成。不僅如此,她還組織村里的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共同商量討論村規民約的起草修訂、宣傳推廣、執行監督,將“孝老愛親”寫入村規民約,“敬父老,孝當先;寸草心,三春暉……”朗朗上口的新村規民約,迅速在村里傳播開來。戶與戶、人與人之間比文明、爭先進蔚然成風,村文明家庭占比超45%,涌現出村級星級文明戶639戶,鎮級文明家庭89戶,泰興市級文明家庭示范戶12戶,那建芳家庭被評為泰州市最美家庭、泰興市文明家庭。
在平凡平淡中溫暖你我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那建芳不信、聯新人不信、宣堡人不信。2018年,那建芳成立了“好兒媳”志愿服務隊,她將對家人的關愛延伸到對村里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大愛。聯新村封集八組的獨居老人封保庚生活十分困難,那建芳帶著“好兒媳”們,定期上門幫他打掃衛生、煮菜送飯、料理農務,逢年過節,那建芳自掏腰包送去生活用品。2022年8月,那建芳的鄰居深夜突發心梗,家住附近的“好兒媳”志愿者和那建芳一起,將其送至市人民醫院,脫離生命危險后,幫助其家人整理衣物、辦理住院。每當村里有入戶宣傳、文藝演出等的需要時,志愿者們隨叫隨到,一呼百應,至今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
在她的帶動下,聯新村“好兒媳”志愿服務品牌已經在全鎮推廣,志愿者從原來與那建芳相熟的4、5人,發展到如今的28人,隊伍里還有其他村的婦女同志。她們活躍在疫情防控、扶貧幫困、關愛困境兒童、環境整治的一線,她們走到哪里,笑聲就飄到哪里,愛心就帶到哪里。她們將文明家庭、“好兒媳”、“好鄰居”等道德模范的典型效應變為群體效應和社會效應,引導人們遵道德、講道德、守道德,尊賢孝親、誠信友善。
那建芳這個家庭,在外人看來,可能是困難的家庭。但在她和一家人的努力下,成為了老人慈愛、兒孫孝順、美滿和諧、村里人人夸贊的幸福家庭。那建芳用心、用愛詮釋著人間至孝真情,她的孝心與愛心,影響著身邊人,帶動了全村、全鎮乃至全市的良好風尚。
通訊員:殷娜 姜靜琦
編輯:李子韻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泰興市宣堡鎮舉辦2023年秋季退役軍人返2023-09-15
- 泰州市消委辦組織召開消委會成員單位聯席會議暨消防安全標準化管2023-09-17
- 《對話》江蘇省委書記:構建新發展格局,體現江蘇的擔當2023-09-15
- 《對話》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與企業家共話產業煥新2023-09-15
- 姜堰蔣垛鎮:文化廊亭議新風 文明鄉村煥新顏2023-09-15
- 聚焦|《對話》帶你走進制造業強省,揭秘背后的成功密碼2023-09-15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