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 | 黃強:他把“空中長臂”玩出了花
編者按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章規定和黨中央統一部署,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了2296名黨的二十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具有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產生,肩負著9600多萬名黨員、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重托,凝聚著全黨的意志,承載著人民的期望,將光榮地出席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中很多是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范黨員。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9月27日起開設“二十大代表風采”欄目,重點介紹江蘇生產和工作一線黨員代表的先進模范事跡,以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范。
“往左!再來一點!好,停停停!現在慢慢往下放。”國慶假期,25米高空,5平方米的門機操作室里,黨的二十大代表、張家港港務集團港埠分公司門機司機黃強正指導徒弟,將一根十多米長的木材運送到貨船上。
黃強駕駛的這臺紅色“鋼鐵巨人”,全名叫門座式起重機,因外形像一座門而得名“門機”。在張家港港,一名門機司機平均一天運送貨物約41萬噸。抓、起、放……操縱門機,像“抓娃娃”一樣抓取貨物,送到船上、放到岸上,這個不斷重復、十分枯燥的工作,黃強一干就是22年。
從門機操作室的窗戶向外望,深秋的長江兩岸仍然郁郁蔥蔥。但在十年前,碼頭上沒人有心情看美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班回家,工作服要用洗衣粉泡半天才能洗干凈。”刮風時漫天的塵沙、下雨時滿地的泥坑,這些場景深深印在黃強記憶深處。
如今這一切早已成為過去。“現在看到的綠色越來越多。”黃強自豪地告訴記者,張家港港用心打造“張港十景”,從原木臺、水云臺到水墨風華、水鏡云開,一步一景,景在港中、港在景中,港口像是嵌在江邊的一顆綠寶石。
這十年,港口不僅變綠變美,而且變得更“聰明”。“煤炭多級篩分系統”“門機多級噴霧抑塵系統”“粉塵監測與智能控制系統”“高低壓變頻岸電系統”……在張家港港口設備操作間,記者見到一臺臺賦能綠色發展的高科技設備。
“通過技術改革,我們實現污水零排放、散貨不落地,像煤炭之類散貨都能整裝運輸,不會對江水造成污染。”黃強說,碼頭綜合能耗達行業先進值,可綠化面積100%綠化,“我們集團獲評省五星綠色港口,港盛分公司躋身‘亞太綠色港口’。”
七年前,張家港港務集團港埠分公司接下出口日本的馬口鐵作業。馬口鐵價格昂貴,板材很薄,稍有碰擦就會發生貨運質量問題,這意味著門機操作過程中不能有任何閃失。反復練習后,黃強終于破解難題,并由此打造出“像做豆腐一樣做馬口鐵”作業品牌,贏得國外專家的高度贊賞。
五年前,公司要吊裝一批運到文萊的預制板,用于建設“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文萊跨海大橋橋面。預制梁一根長12米,但周邊10厘米左右是純水泥構造,一旦碰撞就會破損。黃強和伙伴們摸索形成“垂直起吊法”“三次停頓起吊法”“一次到位松關法”,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設備作業是門機作業的重點難點,港埠公司最大噸位的門機負重僅40噸,而有些設備重達數十噸甚至超百噸,且形狀不規則、重心無法把控,必須采用兩臺門機抬吊作業。黃強摸索形成“慢擋同步吊裝法”“跟隨稍帶剎車旋轉法”,有效攻克大件設備的抬吊作業難題。
而今,黃強與伙伴的創新圖譜加入更多智能元素。張家港港作為全國最大的闊葉林進口基地,這些年木材進口量逐年增加。但傳統吊裝工藝安全風險大、勞動強度高。黃強帶領團隊開展專項攻關,最終創新設計制作木材“抓木機+專用托架+無線遙控抓斗”工藝,將木材卸船效率提升64%,每年可節省成本300萬元。
“我們工作室將繼續探索新技術,今年預計推出3個關于智能化門機操作的專利技術。”作為港口產業工人,談到對黨的二十大的期待,黃強離不開自己的老本行。他希望,全國港口加強專利技術共享,加快從機械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來源:交匯點
編輯:錢宇璇(見習)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二十大代表風采 | 李蘭女:心系一紗一線 情牽產業工人2022-10-09
- 二十大代表風采|孫金娣:抓的是基層治理,筑的是黨的根基2022-10-09
- 二十大代表風采|鄧紅:幫孤寡老人展愁容 為困境兒童插翅膀2022-10-09
- 二十大代表風采|郁霞秋:錨定“三個百億”,筑夢共同富裕2022-10-09
- 10月14日省人醫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專家殷敏教授來泰州市第四人2022-10-08
- 泰州姜堰婁莊鎮:舉辦“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主題活動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