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 | 周維忠:把鄉親們的好日子捎到會上去
編者按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章規定和黨中央統一部署,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了2296名黨的二十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共產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具有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產生,肩負著9600多萬名黨員、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重托,凝聚著全黨的意志,承載著人民的期望,將光榮地出席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中很多是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范黨員。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9月27日起開設“二十大代表風采”欄目,重點介紹江蘇生產和工作一線黨員代表的先進模范事跡,以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范。
金秋暖陽,風吹稻浪。儀征經濟開發區沿江村的稻田里,黃澄澄的稻穗壓彎了稻稈。
“書記,記得把我們的‘金香玉1 號’捎上會啊!”最近這段時間,沿江村村民們見到周維忠都要這么提醒一句。
9月19日,記者在沿江村見到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濱江供電所運維采集班副班長周維忠時,這位沿江村黨支部駐村“第一書記”,正在稻田邊向村民交待灌溉事項。豐收在望,他和鄉親們分享收獲的喜悅。
在村里干了35年農電工,周維忠時刻關注著沿江村的發展。沿江村有3000多畝耕地,是基本農田永久保護區。沒有工業、養殖業,集體經濟發展薄弱,如何帶著村民一起致富?周維忠擔任“第一書記”后,促成沿江村黨支部、揚州供電公司營銷黨支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水稻經作室黨支部和儀征供電公司黨委結對共建,并與里下河農科所合作共建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既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又增加村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沉睡的農田被喚醒。55畝蔬菜基地及電氣化大棚、200畝有機水稻種植、電力愛心超市、夢想小屋等富民惠民項目,今年相繼在沿江村落地。
捻著抽穗的稻谷,周維忠算了一筆賬:待10月底水稻收獲時,村委會將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全部收購,并注冊商標,對稻米進行專銷。200畝精品水稻預計畝產超700斤,收獲稻谷14萬斤以上,折合大米約9.8萬斤,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超10萬元。
“斷電了?是不是電表壞了?別急啊,我馬上來看看。”正說著水稻的事,周維忠接到村民的電話,當即拿起工具包,騎上電瓶車趕了過去。“大事小事,我們都會找‘電工書記’老周。他懂政策,辦法多。”一旁的村民說道。
保障全村用電,是周維忠堅守多年的職責。但村民們說到的一項“政策”,卻是周維忠說了多年的愛心“謊言”。1998年夏天,他準備去沿江村唐永富家催繳300多元電費,可走進唐家大門,看到一只眼睛失明的老唐,了解這個家庭的生活艱難后,他把原先想好的催繳的話咽了回去。“老唐,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好消息的,家里有困難,可以享受國家用電減免政策。你欠的電費已經免了,以后也不用繳啦。”從此,周維忠自掏腰包,為包括老唐在內的15戶困難家庭墊付電費,這項“政策”也成了沿江村困難村民的“特殊待遇”。
“只要村民有需要,我會把這個愛心‘謊言’一直說下去。”在周維忠的帶領下,濱江供電所成立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共同將“電費減免政策”執行24年。如今,服務隊已發展到12人,他們不僅負責村里的用電保供,還義務為村里修整危橋,幫孤寡老人維修房屋、收割莊稼,替農戶直播帶貨,增加收入。
沿江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服務大廳隔壁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墻上掛著“電力愛心超市”招牌。來這兒買東西,無需付錢,只要付出愛心。“改變農村,不僅僅是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讓文明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周維忠說,這是國網賦能鄉村工程愛心助農行動公益品牌中的重點項目,由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負責建設,沿江村“兩委”班子參與共同運營管理,村民通過參加志愿服務、鄉村治理、鄉風建設、思想教育等渠道得到積分,到超市兌換各類商品。愛心超市還會拿出商品,對村里的困難家庭和群體進行慰問。
為鄉村振興充電,周維忠甘做“充電寶”。“把鄉親們的好日子帶上大會,傳遞給更多農民朋友,也把更多好政策帶回來在村里落地開花。”喜迎二十大,周維忠和黨員服務隊隊員按照供電區域劃分,每人承包一片,以更周到的服務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交匯點
編輯:錢宇璇(見習)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二十大代表風采 | 徐川:做更多青年學子的陪伴者和引路人2022-09-29
- 姜堰區水利局老干部支部舉辦重陽節系列活動2022-09-29
- 民族大聯歡,共迎國慶節2022-09-29
- 重陽節,防養老詐騙2022-09-29
- 世界狂犬病日: 被寵物抓傷后 請及時接種疫苗2022-09-28
- 姜堰三水街道:深耕社區服務品牌 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