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逐“綠”前行 擦亮新型工業化底色
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9%,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這是泰興綠色標桿城市建設行動三年計劃今年收官時,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交出的一項亮眼數據。
綠色,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和底色之一,也是以工業立家的泰興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一道繞不開的 “必答題”。
向綠而興。近年來,泰興緊扣“雙碳”目標,大力推動工業綠色化發展,強化資源綜合利用,推進能效提升,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新機制,持續推進工業經濟逐“綠”前行,不斷擦亮發展的生態底色。
高位推動,打造綠色標桿城市
從“一江碧水”的長江生態廊道、到先進的智能化車間、再到生態文明專題輔導課堂……一個月前,泰興全市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以“邊看邊聽、邊學邊悟”的方式,進行沉浸式、體驗式學習,深切感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會議再度強調, “進一步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曾經的環保沉疴令人警醒。這些年,泰興下決心鐵腕治污,退漁還濕、關停化工企業、狠抓環境治理,并提出了打造“產城融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同標桿城市”的目標追求,通過綠色產業、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治理、綠色生態五大體系建設,全域發展綠色生產經濟,全面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全力打造綠色發展標桿城市。
動真格、出實招。在綠色標桿城市建設行動中,該市專門配套4000萬元“真金白銀”,激發企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重點耗能企業開展“一企一策”節能降碳專項診斷。2022年以來,推動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106個,預估節能量指標20.14萬噸標煤;另外,通過關停淘汰、兼并重組等方式為優質項目騰挪發展空間,累計形成能耗指標26.16萬噸標煤。
與此同時,該市積極搶抓泰州市獲批“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契機,入選首批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將綠色金融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完善全省首個地方性綠色金融標準,設立綠色項目庫,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建設、污染治理、轉型升級、新能源等方面的扶持。
前不久,頂峰油脂化工(泰興)有限公司獲得了5000萬元轉型金融貸款,成為全省發放的首筆轉型金融貸款。“貸款資金主要用于項目原材料的綠色采購。”頂峰油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園企同心,共繪綠色低碳新圖景
12月16日,工信部發布了2024年度綠色制造公示名單,泰興有1家綠色工業園區、3家綠色工廠入圍。
而今,在泰興,綠色制造、綠色發展已成為園區、企業的共識。
走進江蘇奧喜埃化工有限公司熱電廠,高溫高壓背壓式汽輪機組替代了原有的抽凝式發電機組,正“轟隆隆”地高效運轉。據估算,這項淘汰使得企業能源消費總量下降13000多噸,年度能源消費總量下降了20.4%,萬元產值能耗下降25.3%。
對于剛剛成為泰興首個國家級5G全連接工廠的贏勝節能集團來說,智能化是其實現綠色制造的重要手段。企業搶抓5G技術風口,實現“研發設計應用”“生產運行應用”“檢測監測應用”“倉儲物流運用”“運營管理應用”5個環節的智能管控。“在車間智能電子看板上,就能直觀看到每臺設備的工作狀態。”企業信息部經理戴吉平告訴記者,有了5G全連接工廠這張“網”,企業實現了經營數字化、供應鏈協同化、大數據決策化,生產運營成本降低12.5%、能源消耗降低17.5%、人均產值提升40%。
放眼園區,綠色理念正引領綠色生產力加速形成。泰興高新區堅持“環保立區”,以培育“環保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定位,規劃建設總面積200畝的綠能環保產業園,去年創成泰興首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泰興經濟開發區引進國內表面處理產業上市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為入駐的電鍍企業提供污水處理、電鍍廢液處置、重金屬污泥處置等。目前,一期完成交付,不僅保證廢水處理達標排放、還能形成50%的回用率,實現循環化利用。
借綠起勢,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
“綠色”既是底層邏輯,更是發展導向。
作為減速機行業的排頭兵,泰隆集團在大刀闊斧地淘汰落后裝備和產能的同時,把生產智能化、產品高端化作為發展方向,向“新”求變。企業克服了眾多難題,成功研發出E、C、F等系列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與新松機器人、華數機器人等多家知名機器人企業合作,實現傳動機械行業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轉型。
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踐行新發展理念,“高位嫁接”清華大學,研發出高效率的智能裝配線以及以鑄代鍛、輕量化的新材料,不僅材料節約10%、成本降低20%,而且自主研發的風電智能成套裝備件在多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備受德國恩德等世界500強公司的青睞,訂單源源不斷。
顯而易見,綠色制造是搶占工業發展新賽道的重要抓手。為此,泰興“將綠色堅持到底”,嚴把項目準入關,精準招商,大力打造“優等生俱樂部”的同時,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123”特色產業,切實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構建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計劃提出,每年新招引戰略性新興產業億元以上項目45個以上,新開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億元以上項目40個以上。
一批“含綠量”“含新量”高的項目紛至沓來。在泰興一年一度的經洽會上,新興產業項目逐漸占據“C”位,今年簽約的48個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超六成。
- 【“鏈”上現代化】全球最大起重機“制造手冊”2025-04-02
- 探路先行 讓城市向新生長 江蘇四地上榜最新一批全國城市更新典型2025-04-02
- 文化中國行|當春意遇上古建,最具書卷氣的木繡球花盛開了2025-04-02
- 汛前寶貴窗口期,江蘇如何推進雨水情測報體系建設?2025-04-02
- 江蘇無錫:“篩-診-康-管”全鏈條守護,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2025-04-02
- 紫金山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誓將“南京成果”寫進6G標準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