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鏈”上黨建賦能 “農”字產業蝶變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農產品加工產業已經成為泰興市的一張特色名片。近年來,泰興市通過實施產業鏈黨建提升行動,不斷推動組織資源與發展資源的深度融合,以及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緊密結合,為打造“鮮食之都”注入了強勁的“紅色動能”。
聚焦組織賦能,實現“公轉帶自轉”
“我們公司的下游客戶正在考慮擴大產能,我可以幫助園區招商部門進行對接。”……2024年初,江蘇泰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舉辦了“聯盟日”活動,園區內的企業家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發展大計。
面對企業“分散布局”和“單打獨斗”的挑戰,泰興市根據產業分布和發展區域的特點,在6條優勢產業鏈上建立了聯盟黨委,并同步建立了議事協商、活動輪值、問題幫辦等運行機制,確保“主核”強大、“內鏈”活躍,實現“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農產品加工產業聯盟黨委積極整合組織資源,構建了“1+5+N”的組織架構,“1”代表聯盟黨委;“5”代表鹵味、預制菜、面點、果飲、合木等5個支聯盟;“N”代表以黨組織為紐帶,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
借助“聯盟日”活動這一有效平臺,農產品加工產業聯盟黨委定期舉辦企業家座談交流會、訂單農業懇談會、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座談會等,精準對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各類合作社,構建“鏈上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農企融合共贏模式,共享農產品就近就地轉化的增值收益。在聯盟黨委的牽線搭橋下,園區、企業、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打造了現代農業展示展銷中心、鹵江南觀光工廠等精品旅游路線。
聚焦服務賦能,實現“有感更有效”
營商環境是發展經濟的“先手棋”、釋放活力的“穩定器”、區域競爭的“軟實力”。泰興市聚焦黨建所能、企業所需,出臺了“紅鏈十條”,推動力量“聚”在鏈上,資源“融”在鏈上,保障“沉”在鏈上,持續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對于鏈上企業而言,解決一個“揪心事”、提供一個“好渠道”,就是“雪中送炭”。農產品加工產業聯盟黨委設立企業服務專線,為企業提供政策輔導、專業支持等服務,并組織企業家代表參加2024博鰲健康食品科學大會暨博覽會、中國預制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國家級行業會議,主動幫助企業謀思路、搭平臺、拓市場。積極謀劃實施“我幫企業找市場”行動,統籌打造覆蓋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的電商產業中心以及智慧冷鏈物流中心,不僅為企業節省了人力和成本,也有效助力企業拓寬渠道、打開市場,讓線上線下的“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量”。
聚焦平臺賦能,實現“相加到相融”
“得益于園區鏈上安全生產智庫的支持,公司已成功運用新技術提高了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水平,有效降低了人員干預頻次和誤操作風險。”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如何充分激發鏈上“細胞”活力,讓企業“融”在鏈上、“強”在鏈上,泰興市一直在實踐中積極尋找最優解,通過搭建各類共享平臺,推動要素“相加”邁向要素“相融”。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是農產品加工領域的國家級科技力量,2023年4月,產業聯盟黨委與研究所共建了中國(江蘇泰興)農產品未來加工創新研究院,共設置了6個專業實驗室、3個公共平臺、5個中試車間、10個創新研發團隊,有效推動了食品加工、綠色包裝、保鮮物流等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為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在聯盟黨委的協調下,鏈上企業牽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等組建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開展技術與裝備研發聯合攻關。百匯農業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共建了肉類預制菜研究中心;超悅農業與中國農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張春暉的團隊合作,建立了“中式食品加工與裝備”產學研合作基地……一系列合作不僅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技術的提質升級,更實現了鏈上產品價值不斷向高端攀升。
編輯:姜景旸 王晶
(泰興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 泰興:奏響項目建設“最強音”,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2025-01-12
- 靖江:碧水重逢,江豚歸來2025-01-12
- 江蘇南京:新春消費季,越夜越精彩2025-01-12
- 經濟薄弱村→鄉村領頭羊,徐州用“三個法寶”繪就振興“實景圖”2025-01-12
- 江蘇蘇州:建成特色康居鄉村4700個2025-01-12
- 連云港:車輛出口第一單 1362輛車運往澳大利亞2025-01-12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