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放大“鳳城石榴紅”品牌效應 書寫民族交流融合新篇章
江蘇省泰州市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著力放大“鳳城石榴紅”品牌效應。從“紅石榴”強技賦能培訓班到“石榴籽工作室”,再到微電影《鳳城石榴紅》的廣泛傳播,江蘇泰州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書寫著民族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13年前,來自貴州的侗族小伙楊洪平來到江蘇省靖江市斜橋鎮,他在這里參加了“紅石榴”強技賦能培訓班,學習數控技術。
“紅石榴”強技賦能培訓班成員代表楊洪平(侗族)說:“在培訓班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為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楊洪平參加的培訓班是靖江市推進“紅石榴就業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蘇靖江市積極打造紅石榴創新創業孵化空間,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訓,幫助各族群眾更好地融入當地生產生活。
江蘇省靖江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陸振江介紹:“近三年來,我們一共開展各類職業培訓項目46個,培訓規模超過4萬人次,其中外來各族群眾占比近60%。通過培訓幫助他們破除‘語言關’,融入朋友圈,將‘就業難、難就業’轉變為‘能就業、易就業’。”
江蘇省靖江市斜橋鎮黨委統戰委員夏銀國說:“我們推廣‘工學一體’培訓模式,從社區到工廠,從理論到實踐,從個人到家庭,打造全鏈式‘紅石榴’強技賦能培訓體系,確保各族群眾‘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
石榴花常開長盛、石榴樹根深葉茂、石榴籽籽籽同心。作為服務各族群眾和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平臺,“石榴籽工作室”已經成為各族群眾心中的溫暖港灣。
維吾爾族群眾代表喀哈爾奧布力喀斯木說:”我們的小孩以前在野徐上學,距離小孩的學校有十幾公里路,現在‘石榴籽工作室’幫助我們協調小孩上學,距離我們最近的學校只有兩公里路,不到十分鐘就送回來。”
在“石榴籽工作室”,一張張記錄、一次次走訪、一聲聲問候,架起了地方民警和各族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如今,江蘇泰州已經建成6處高標準“石榴籽工作室”和117個基層“石榴籽工作驛站”,形成了對在泰各族群眾服務全覆蓋。
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石榴籽工作室”民警王彪說:“我們依托‘石榴籽工作室’,在服務群眾、矛盾化解、反詐宣傳、民族政策宣講等方面不斷創新,著力做好服務各族群眾工作,讓石榴籽抱得更緊密。”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泰州廣播電視臺以一對維吾爾族母女在泰州投親治病的經歷為藍本,拍攝了微電影《鳳城石榴紅》,展現泰州這座城市對各族群眾的深情關懷。影片一經播出,便引發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成為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教材。
微電影《鳳城石榴紅》主演穆妮熱·阿布都沙塔爾說:“參與這樣一部微電影的制作,也是一次鮮活的民族團結教育,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埋下民族團結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江蘇省泰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民族處負責人張振寧說:“我們希望通過微電影這樣一種新興的表現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泰州‘石榴籽工作室’‘絲路信使’等一個個享譽省內外的民族工作品牌,來展示泰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成果,展現鳳城泰州的美德善行。”
目前,江蘇泰州有2家單位、1名個人獲國務院表彰,2家單位、4名個人獲省政府表彰,2個市(區)、2個鄉鎮、3家單位榮獲全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稱號,30家單位被授予省“紅石榴家園”和“紅石榴家園”精品單位榮譽,1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紅石榴就業行動”示范企業。
江蘇省泰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朱燕萍說:“我們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為引領,不斷地來深化‘鳳城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建設,并持續拓展‘絲路信使’民族團結進步發展聯盟的各項活動,推動泰州民族工作進一步創特色、創品牌,展現‘幸福泰州 有鳳來儀’的美好城市形象。”
記者:吳曉燕 徐少卿 徐晨瞳
編輯: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主編:孟海燕
監制:朱建珊
- 江蘇泰州:靖江最大規模漁光互補項目并網發電2025-01-24
- 【央媒看泰州】江蘇泰州:打造產研高地 標注中部支點嶄新高度2025-01-24
- 江蘇泰州:各地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2025-01-24
- 江蘇泰州:推出補貼政策包 釋放消費新動能2025-01-24
- 泰州:張燈結彩迎新春 歡歡喜喜迎蛇年2025-01-23
- 泰州市全民閱讀春風行動啟動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