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富民30條》系列解讀之二: 沒有創業場所不用愁 多措并舉解難題
創業路上,創業者總免不了會碰到缺少資金、沒有合適的經營場所等難題,但是只要有了創業的想法和行動,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幫助下,困難總能被克服。
周鑫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他也想成為一名弄潮兒,自主創業,開一個小店。由于不知道具體要辦哪些手續,今天他特意趕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咨詢。
泰州市工商局登記注冊處副處長王琦介紹說,現在不需要跑多遠,可以到最近的工商登記窗口辦理,只要帶齊資料的話,一般兩三天就可以辦理完畢。
依據新出臺的“創業富民30條”,周鑫可以將自家的住宅用房用作工商住所、經營場所進行登記。
周鑫說,這樣對自己來說,就不用費心去找場地了,而且還省了錢,增強了我的創業信心。
為了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我市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等事項登記。對從事無污染、不擾民、無安全隱患行業經營的市場主體,經創業者承諾已經相關利害關系人同意的,允許將住宅用房用作工商住所、經營場所登記,實行營業執照一年一審核。
泰州市工商局登記注冊處處長刁鵬說,只要符合條件,老百姓可以在家里申辦公司、成立公司,所有的手續都可以在網上來進行流轉,實現創業領證的零上門。
對創業者來說,政府給予的支持多一點,面臨的難題就會少一點,距離成功就會更近一點。“創業富民30條”明確,建立“創業租房補貼券”制度,在兩年內,由人社、科技等部門面向入駐各類孵化基地的初始創業者發放1億元補貼券,創業者憑券享受租房補貼,降低運營成本。
創業者韓世杰說,解決了資金上的壓力,畢竟剛從學校出來,手上的資金并不是很多,有住房補貼券的話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壓力,可以更大膽的放手去做。
眾創空間是互聯網環境下創業服務機構和新型孵化器的代表,是推動大眾創業的重要載體。“創業富民30條”提出要打造一批創業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鼓勵企業建設新型創業平臺,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經營場所。
泰州團市委創業辦公室主任吳海棠說,鼓勵、引導基層團組織依托當地的特色,自建、共建、眾籌一批蜂鳥平臺,2017年,全市新建蜂鳥平臺60家,初步形成半小時創業圈,讓我們的城鄉青年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內找到合適的創業場所,在泰州掀起青年創業的熱潮。
全媒體記者 梁軍 包達
編輯 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