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舌尖上的茶葉 | 經營減速機的泰興夫婦泡出好“錢景”
茶是中國人的主打飲料,口干解渴,唯茶是尚。這幾年,茶葉店越來越多,泰興市民陳娜抓住商機,經過五年的發展,她不但有了自己的茶葉店,還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茶吧。
陳娜今年38歲,開茶葉店之前,一直與丈夫經營一家減速機廠。2012年,因為工作關系與茶葉結緣,她有了開茶葉店的想法。陳娜介紹,“因為經常跟客戶打交道,每年自己送的禮品茶葉消耗也比較大,后來我就跟老公商量,我們自己也開一家茶葉店。2012年就開了第一家店,開在行政服務中心對面,后來這邊有了茶城,我們在這兒又開了第二家。”
一開始,陳娜認為開茶葉店很容易,只要拿到品質好的茶葉,有穩定的客源就行了。她跟丈夫進行了分工,她負責門店銷售,丈夫負責茶葉采購,哪曉得光采購茶葉就有很多學問,陳娜的丈夫于斌說:“每天凌晨兩三點鐘就要起來了,到市場上去看茶葉。兩三點鐘茶農都是收到茶葉,炒好了就往市場上送,去晚了就沒有好的茶葉,而且到了季節,就會一次性把一年的茶都屯起來,投資也比較大。”
開門做生意,銷售的商品是茶葉,那么就要會泡茶,還要了解什么時節喝什么茶。為此,陳娜專門到浙江、福建等地學習。從事茶葉經營五年來,陳娜認為,不管做什么生意,第一是誠信,第二是服務。“我們努力維護好老客戶,根據客戶需求,給他選好茶,哪怕就是他人在外地,需要我們郵寄。誠信贏天下么,客人需要什么樣的茶葉,我們給他裝好,不會給客人少一兩茶,而且品質上一定保證。”陳娜說。
于斌告訴記者,經過兩年的奮斗生意越來越好了,但每年隨之而來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屯茶,每年綠茶、紅茶、普洱等茶葉采購到位,要投入近兩百萬元的資金。夫妻倆還要想辦法把這些茶葉銷出去,沒事就是跑單位,跟朋友溝通想辦法。
陳娜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開始懂得養生,對茶葉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泰興也開始有人收藏茶。“有些茶葉價格會逐年遞增,因為茶葉通過空氣自然發酵,口感會越來越好,像我們公司這一款2005年的皇帝餅,2012年時售價是1380元,今年的全國統一零售價是3919元。很自然,當年你買的茶葉,放在家里四五年,價值已經在翻倍地往上漲。”
為了讓顧客能喝上品質好的茶葉,2014年,陳娜和于斌獨出心裁,在福建武夷山承包了一座小山,專門用于茶葉種植。于斌說:“投資了幾十萬塊錢,跟當地一個公司合作,由這個公司負責管理,這樣每年只需要坐在家里等茶葉,一座山一年收茶葉75斤,春天是40斤大紅袍,秋天是35斤的紅茶,武夷山紅茶。”
牌子創出去了,自然來茶葉店喝茶的人就多了。在茶葉店不能滿足顧客喝茶聊天需要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陳娜投資近70萬元,在市區一家星級酒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開了一家近300平方的茶吧。
茶吧開下來了,但隨之讓陳娜頭疼的問題又來了——茶吧里緊缺懂泡茶的茶藝師。陳娜希望能增加人手,在忙的時候能細致地照顧到每個顧客。陳娜覺得,目前面臨的困難是暫時的,自己一定會在茶葉這個行業里闖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