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十年磨一劍 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9月8日上午,姜堰區舉行“奮進新姜堰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專場,介紹近年來該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創新、人才工作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未來五年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會上,姜堰區科技局、組織部、發改委、工信局、開發區(三水街道)、高新區(羅塘街道)分別介紹相關情況。十年來,姜堰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創成省知識產權戰略示范區,連續獲評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科技創新百強區,姜堰高新區建成市級高新區。2012年到2021年,全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不足2%增加到2.6%,連續多年保持平穩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從33%增加到54.7%;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72件增加到1344件,翻了三番。
圍繞產業發展規劃,姜堰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研發能力強的企業,著力構建創新型企業培育梯隊。截至2021年底,全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7家,是2012年的5.3倍,高企申報通過率在全省、全市保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885家,創歷史新高;省民營科技企業454家,創新主體持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219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58.72億元,占比達43.19%,實現體量與質量同步提升。十年間,全區企業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省科學技術獎20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其中,蘇中藥業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年來,姜堰各鎮(街道、園區)堅持創新引領,加強人才引育,成為全區科技創新的“開路先鋒”。
以姜堰經濟開發區為例,人才科技工作亮點紛呈: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十年來,新建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23家,年均增長16.5%;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列統新型研發機構2家;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87家。專利質量不斷提升,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0件,超出泰州市平均水平的兩倍。人才規模持續擴大,引進培育國家級人才15名;引進碩士及副高以上高層次人才達600余人次;引進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總數超3000人;省“雙創計劃”入選23人,市“雙創計劃”入選61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2人、市“311工程”培養對象21人;省科技企業家入選9人,市科技企業家入選25人。
羅塘街道(高新區)同樣依托科技創新賦能,收獲了累累碩果。十年來園區先后與江蘇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大學等國內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創新平臺不斷優化,建成4.5平方公里的產業核心區,20萬平方米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創業中心,6萬平方米的科技研發大廈留學生創業園,省級眾創空間智谷軟件園和省重點培育小企業創業基地揚帆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平臺相繼構筑,為產業轉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經過十年耕耘,姜堰區科技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下一步,該區將大力弘揚“三爭精神”,統籌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深化新時代人才強區建設,把姜堰建成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科技創新強區,成為蘇中地區產業特色顯著、具有一定省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記者:陳小康
編輯:趙采薇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關注|別讓“僵尸車”損害城市形象2023-12-01
- 暖心|圓夢行動 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冬日“暖陽”2023-12-01
- 關注|市審計局和南理工泰科院簽約 開展校地戰略合作2023-11-29
- 關注|姜堰婁莊:“三社融合”增活力 集體經濟添動力2023-11-29
- 慈善|“愛心奶奶”王亞男的百萬捐贈計劃2023-11-28
- 姜堰|溫室大棚春意濃 菜農“冬閑人不閑”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