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襄船海盛舉 共話向海圖強
第三屆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技術創新發展大會以“聚勢向新·智領未來”為主題,旨在搭建一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臺,促進各方思想碰撞、深入研討、加強協作,共襄船海盛舉,共話向海圖強。
在主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中船集團首席專家陳剛作《中國船舶設計能力的起源、發展和未來》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赫曉東作《新型功能涂層材料及應用》報告。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馬勇作《新一代航運系統下船舶智能航行關鍵技術動態》報告。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杜君峰作《海上新能源開發技術與裝備》報告。四位專家圍繞產業配套需求、新技術應用、智能航行、海工裝備等,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和行業前瞻,為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赫曉東說:“我們是做復合材料的,是所有船舶海洋裝備制造的物質基礎。一代新材料,就會產生一代新的裝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船舶是泰州的一張名片,我們來這以后,希望通過復合材料,給船舶產業做一些貢獻。”
在全球航運綠色轉型、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船海產業如何搶占技術制高點、構建核心競爭力?在高端對話環節,來自江蘇科技大學、浙江省海島綠色能源及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中船集團第七一二研究所、德國勞施保施集團、中國船級社江蘇審圖中心的專家學者,圍繞海水制氫應用前景、電動力技術與船舶產業鏈融合等前沿課題進行了對話交流。
來自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聚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大連海事大學、中船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的專家,圍繞智慧工廠建設、船海裝備EPC一體化智能管控、電池動力在內河集裝箱船舶上的應用、船舶碳足跡評價方法學及重要意義、全深海系列絞車自主研發、國產吊艙推進器研制及產業化發展現狀、船用復合材料支承絕熱模塊應用等作技術分享。
無錫東方高速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鳳磊說:“這些報告的層次貫穿了智能制造,智能船舶、綠色船舶、高技術船舶一系列,對我們來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泰州是大型船舶、船舶海工的制造,我們無錫是船艇行業,小型化的,這些小型化船體的配套,很多都來源于泰州。”
大會還搭建企業與專家交流的平臺,開展“面對面”技術服務供需對接。
世界造船看中國,中國造船看泰州。泰州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世界最大的船用錨鏈制造基地,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新接訂單量三大指標穩定在全省的1/2、全國的1/5、全球的1/10,“泰州板塊”在世界造船版圖上占有重要一席。2024年,全市船舶領域規上企業完成產值744億元,同比增長20.6%;船舶產業完成進出口67.2億美元,同比增長92.1%,形成了以新時代造船、揚子江船業等龍頭企業為引領,配套企業協同發展的全產業鏈生態,成為推動泰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活動中,大家覺得泰州近年來積極搶抓船舶產業發展機遇,深化結構調整,加強政策引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集聚效應逐步顯現。連續三年聚焦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舉辦技術創新發展大會,這既是加快推動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也是泰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指示要求的有力實踐,對于泰州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船舶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究員張天財說:“這么強大的專家團隊,我覺得未來,在市科協、中船集團兄弟單位的支持下,我們在這一塊可以不斷深化,推動從制造到智造推廣的延伸,為國家海洋戰略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支撐。”
泰州市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金說:“每一次都能云集很多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對泰州船海產業發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意見。發展大會更像是一個平臺,讓泰州船海企業能及時了解到船海發展前沿技術、發展趨勢。”
記者:梁軍 金小鵬 王娟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關注|省政協領導率調研組來泰州開展專題調研2025-03-28
- 關注|“全球服務商”走進泰州 更好護航企業出海2025-03-28
- 預告|12345政風熱線:市區兩級司法局、江蘇致邦(泰州)律所3月2025-03-28
- 重磅|事關療休養、消費券、慰問標準等2025-03-28
- 快訊|江蘇將新增一座機場!2025-03-28
- 悅讀?美文AI說|劉仁前:故鄉的野菜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