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靖江:巧手捏泥哨 弘揚傳統文化
蛇年春節到,文化氛圍濃。今年春節,靖江市孤山鎮將持續開展“巧手捏泥哨 共‘童’賀新春”活動,組織孩子們了解學習制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孤山泥狗子”,讓他們在春節的氛圍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孤山泥狗子”文化館志愿者朱琳介紹說:“靖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我們‘孤山泥狗子’獨樹一幟,它的發祥地就在我們孤山鎮山東村。”
傳說古時,孤山地區鬧瘟疫,一只神狗出現,幫助村民掃除了瘟疫。靖江孤山鎮山東村“孤山泥狗子”文化館里,孩子們聆聽著“孤山泥狗子”的“前世今生”。
“孤山泥狗子”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用孤山腳下特有的黏土制成的小動物,可發出清脆的叫聲,也被稱為“泥哨”,現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靖江,幾乎每一個孩子的童年時代,曾經擁有的黑底紅點的“孤山泥狗子”,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制作“孤山泥狗子”的原料取自孤山上的黃泥,經曬、捶、篩3道工序,再和水“漲”三四個小時,用木榔頭捶至起粘,便能制作。
靖江市泥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紅:我們“孤山泥狗子”制作有四大步驟,第一個捏制,第二個打響,第三個燒制,第四個彩繪。
活動中,靖江市泥哨文化研究會的志愿者精心準備了泥坯,現場教孩子們動手制作“孤山泥狗子”。孩子們全神貫注,在指尖感受泥土的質樸,一捏一塑間,體悟非遺的匠心獨運。
小學生馬昕蕾說:“一體成型,不像我們美術課上那些黏土一樣需要拼裝,所以我感覺很神奇。”
結合當下文化,現在靖江“孤山泥狗子”已經衍生出了12生肖版本。為了更好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通過組織新春繪畫、非遺技藝教學等活動,讓更多的孩子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靖江市孤山鎮黨委宣傳委員沈楊說:“因地制宜,打造‘孤山泥狗子’制作工坊特色陣地,精心開發‘孤山泥狗子’文創作品,常態開展‘非遺傳承有我’等主題活動,以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文明實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記者:聞棟 張濤 郁澤源
編輯:王圣潔
責編:楊帆
審核:戈俊巍
- 時政|姜冬冬看望慰問春節堅守崗位一線工作人員2025-01-29
- 春節|撞鐘祈福辭舊歲 民俗活動鬧新春2025-01-29
- 文藝|泰州梅蘭芳京劇團:讓梅派曲韻聲漫泰州大地2025-01-29
- 關注|蛇年新春到“蛇寶寶”喜氣降生2025-01-29
- 悅讀|名家筆下過春節2025-01-29
- 天氣|漲!大漲!泰州接下來……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