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業筑基 科創賦能 泰州經濟“強”勁脈動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殷切希望江蘇牢記“兩個率先”光榮使命,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十年來,泰州全市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努力書寫好“強富美高”新泰州現代化建設的時代答卷。泰州廣電臺從今天起開設“牢記囑托·答好‘強富美高’新答卷”專欄,推出“‘強富美高’新泰州這十年”系列報道,全景展示泰州十年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的生動實踐。首期聚焦“強”,帶領大家一起感受泰州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
在世地光伏科技(泰州)有限公司項目一號車間內,45臺全自動注塑機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轉。這個車間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生產,每月可加工生產400萬套接線盒塑料配件。
世地光伏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注塑部負責人宋承珀說:“我們公司選取的注塑機是一模多穴。現在我們的產能同行業當中在模具型箱這一塊,我們開的穴數應該是最多的,會比其它同行業產能提升大概30%左右。”
作為行業內首家精細化生產的智能化工廠,世地光伏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自今年7月份投產以來,每個月的產量都能增長100萬套以上,產值也逐月增加1000多萬元。目前,企業正在規劃在二號車間內陸續投入新的智能化生產設備,進一步助力企業擴產增效。
世地光伏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篩說:“我們會在一車間的基礎上,繼續提高我們技術,提高我們的自動化程度,提高我們的設備產能,然后分布分階段實施,最終也是達到一車間的規模30GW的產能。”
制造業是泰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近年來,泰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市建設。2023年,泰州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2497.34億元,比2012年增長1.2倍;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393.58億元,其中“1+4”主導產業產值占66.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38.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48.1%;累計創成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3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0家。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作為創新的主體和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益(泰興)環保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復合材料制造、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生產的石英纖維布系列產品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高端電子等領域。2023年,公司總產值達到1.8億元,是2017年的7倍。目前,公司正計劃新建廠房、擴大產能,同時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與創新能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益(泰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志勇說:“目前我們的尖端產品是一個6g的石英電子產品,這個產品我們在一個研發的小試階段,預計2025年能夠小批量生產,到2026年可能迎來一個爆發式的一個增長期。”
十年來,泰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2023年,泰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45%,比2012年提高1.67個百分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96家,是2012年的11.6倍;建成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555家,是2012年的5.5倍;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1件,是2012年的12.8倍。
泰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張光杰說:“近年來,我們聚焦產業科創強市建設,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育苗工程、高新技術企業新銳行動、科技領軍企業先鋒計劃,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初步構建起了全周期、多層次、遞進式的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矩陣。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突出創新政策的引導,加大關鍵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合作,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韓笑 朱浩民 嚴偉 董書林
特約記者:李周華
編輯:周慧敏
責編:悅鳴
審核:戈俊巍
- 聚焦|泰州外貿出口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進出口總值增速全省第一2025-01-05
- 興化|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雙節” 游客預計同比增長24%2025-01-05
- 關注|市數據局:全省首創數字資源“一本賬”管理體系2025-01-05
- 兩高|北大醫學泰州創新中心:開展概念驗證 加速科研成果轉化2025-01-05
- 風采|戴佳文:以醫者之心 筑雙崗之輝2025-01-05
- 公告|入戶調查!請配合……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