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創新賦能 泰州“1+4”產業持續“強筋壯骨”
剛剛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現代化建設使命,全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較好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回望2023,我們為泰州的發展成果感到自豪,倍增前行的信心。系列報道《回眸2023·走在前列 實干作答》今天請看:《創新賦能 泰州“1+4”產業持續“強筋壯骨”》。
起步就要奔跑,開局就要爭先。新年伊始,行走在泰州大地,處處能感受到發展的熱潮。在鈞風電控科技(泰州)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為國內一家內燃機廠趕制2萬套高壓共軌系統。據介紹,這幾年企業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速,2023年實現產值6.1億元,今年生產計劃已經排到4月份。作為一家為車輛、動力機械和工業技術領域提供先進智能電控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鈞風電控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生命線,擁有各項專利近50項。
鈞風電控科技(泰州)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嘯說:“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是一項卡脖子工程,鈞風電控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全套自主產權的和生產制造能力的系統供應商。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加大研發和設備的投入,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不斷鞏固行業的領跑地位和市場競爭力,我們有信心實現20%以上的增長。”
創新是永恒的發展主題,像鈞風電控一樣,泰州眾多工業企業始終高舉創新大旗,鍛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工業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提供支撐。2023年,全市以創新賦能為路徑,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動能,汽車及零部件、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等主導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700多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創歷史新高。
泰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處處長馬陽陽表示,更好地營造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創新環境,持續擴充高企培育源,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育苗工程”,形成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規模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的綜合實力,而重大項目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石。2023年,全市上下始終把項目招引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用重大項目持續為高質量發展賦能。當年,全市累計新開工“三比一提升”項目138個,計劃總投資1113.7億元;新竣工項目101個,實際完成投資858億元。特別是盛虹儲能、聯動天翼動力電池等一批百億級大項目落地,進一步帶動了泰州“1+4”主導產業“強筋壯骨”。
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生產綠色環保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企業研發中心,技術人員正在檢測一款新型鋰離子電池的性能,這款電池單節容量達5000毫安時,可有效降低電芯成本,縮減電池組空間體積。依靠多年深耕高倍率電池賽道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長虹三杰近年來累計投入近80億元實施擴產擴能項目,并集中研發力量,重點推進高容量電芯等核心技術儲備,穩居行業發展第一方陣。
長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閆廣超說:“比如鈉離子電池,還有一個全極耳電池,也在積極地布局,爭取做到每年在行業內推出幾款新產品,為公司做到細分領域‘隱形冠軍’提供有力的產品支持。”
2023年1至11月,泰州“1+4”主導產業共完成產值4993.57億元,同比增長5.5%,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為66%;62條細分產業鏈“44升18降”,有14條產業鏈產值增速超過20%,其中光伏設備企業產值增長207.5%, 海工裝備、造修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值增速均超過35%。
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江明說:“我們將梯次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創建,夯實企業自主創新基礎能力。以產業鏈為主要載體,發揮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作用,完善產業集群梯隊培育體系,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煥新,培育壯大新興未來產業,力爭2024年全年‘1+4’主導產業產值規模突破6000億元。”
記者:梁軍 徐晨瞳(見習 泰興臺)
編輯:徐群薪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朱立凡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暨財經委會議2024-01-11
- 實干|泰州:數字化轉型邁進全省第一方陣2024-01-11
- 訪談|市司法局:以高水平法治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2024-01-11
- 時政|市人大常委會調研中心城區幸福河湖建設2024-01-11
- 時政|市人大常委會調研2023年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執行和2024年2024-01-11
- 姜堰|實施“三大戰略” 建設康養名城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