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泰州地名故事:顧家巷的前世今生
舊日的泰州城,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街巷。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老巷子都慢慢消失在了蒼茫歷史中,但是,位于海陵城北涵東街區的顧家巷,卻保存了下來。今天的“泰州地名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顧家巷,探尋它的前世今生。
顧家巷所在的泰州涵東街區,是一處傳統街區,總長200米左右。走在顧家巷,滿目所及都是極具明清民居風情的房屋,巷道彎曲幽靜。提起顧家巷的得名,與明朝嘉靖年間顧氏家族緊密相關。居住其中的顧家,出了顧云鳳、顧廷對、顧夢騏祖孫三代名人,其中,顧廷對最為出名。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顧廷對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在當時的泰州,顧家可謂顯赫一時,風光無限。不過,巷內除誕生過顧氏望族之外,還保存著明代禮部郎中王敬的故居。
記者和海陵區城北街道彩衣社區黨委書記張靜波來到顧家巷10號王宅的門口,王宅也是泰州市的一個文保單位,目前王宅里面還有兩戶人家。
走進這座門楣上有磚雕、門兩旁有石鼓的大院,一座正在修繕中的具有明清風格的泰式民居映入眼簾。屋主王通今年80歲了,退休前是大學教授。他坦言,自己作為王敬的后人,有責任保護好作為文保單位的祖宅。
明代禮部郎中王敬后人王通說:“這個房子是明朝的一個建筑,它是楠木結構的房子,很有保存的價值,我們想保護文物,也是想保護祖輩老屋,所以去年相關部門通知我們允許私人修建房子后,我們就立即開始實施修建了。”
為了讓祖宅盡可能地保持原貌,王老專門請教了歷史教授,并請專業匠人進行修繕,前后花費了近半年時間。眼下,修繕工作已接近尾聲。
王通說:“我們這次裝修是采取‘修舊如舊’ ,還保持明朝原有的房屋風貌,像門窗壞了以后,在打造門窗的窗棱的時候,都是按照明朝的風格來修建,原有的一些明朝的做工,都盡量地把它保留下來了。”
王老告訴記者,等房屋完工后,他們老夫妻倆將搬來這里,和老友們喝茶寫字,安享晚年。
近年來,城北街道彩衣社區對轄區內的古老街巷開展了很多保護性工作,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
海陵區城北街道彩衣社區黨委書記張靜波說:“對一些生長的野樹、雜樹進行了有規律的清除,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大力地鼓勵有條件的居民,按照尊重歷史、因地制宜、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自家的一些房屋進行修繕。”
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條老街舊巷,它儲藏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和個性。一條條小巷子,承載了歲月記憶,也飄散著城市風韻。
記者:第振唐 張凱
編輯:徐群薪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聚焦|共建共享 讓城市“更溫暖”“更美好”2024-01-09
- 時政|全市婦女兒童工作會議召開 更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婦女兒童事2024-01-09
- 時政|以凡人微光激揚浩然正氣 泰州市舉行第七屆見義勇為先進模2024-01-09
- 訪談|市城管局:深化“城管+”模式 實現“市容”與“繁榮”雙向2024-01-09
- 靖江|推動高質量發展 牢牢站穩全省第一方陣2024-01-09
- 泰興|泰州當標桿 蘇中爭第一2024-01-09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