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國科協重磅推介!“北斗”導航衛星和這位泰州科學家……
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
涵養優良學風!
今天
中國科協搭建的
“風啟學林”主題社區
在其重點欄目——
科學家日歷
專題介紹了
1931年9月12日生于泰州的
航天科學家
童鎧
從反導系統到北斗衛星
他為中國航天鞠躬盡瘁40余年
童鎧,1931年9月12日生于江蘇泰州,是省泰州中學1949屆畢業生,留蘇博士。2005年逝世,享年74歲。衛星導航測控與衛星應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不是花瓶,開個會放在那里好看。國家把院士放在一個位置上,就是要求你做更多的事兒、做更重要的事兒?!?/strong>這是童鎧在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后對妻子說的一段話。
在4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童鎧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持或參與完成包括無線電測控、雷達和衛星應用在內的多項國家重點工程。
主持研制雷達
20世紀50-60年代,童鎧開始主持反導系統精密制導雷達的方案制訂工作,主要目標是防御他國核導彈打擊。
當時面臨的困難巨大,童鎧深入“消化”資料,反復計算、反復思考。為驗證對低仰角多路徑效應分析的正確性,他和同事一次又一次地組織現場試驗,找到了產品從發射架上起飛時如何跟蹤不丟失目標的措施和條件,同時也驗證了他對低仰角多路徑效應的分析理論。
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努力,一個完整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案終于誕生了。此后,他又立即對雷達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測試,全面摸清了雷達的系統性能,并改進了局部電路,提高了設備可靠性。
經過專家評審,雷達精度達到了當時國內先進水平。1978年,童鎧主持研制的某型雷達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進軍氣象衛星
1988年,童鎧受命出任“風云二號”衛星指令與數據獲取站總設計師。每當攻關受阻時,他都深入現場聽情況、看現象、查數據,然后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地面站技術攻關時,童鎧連續觀察故障現象,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氐郊抑?,他在紙上一遍又一遍進行精密地計算,終于寫出有關推算公式和數據的方法,分管設計師按照他的指點改進,僅用三天,問題迎刃而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地面站終于建成了,也創下了諸項紀錄:國內第一套大功率S波段天線發射系統,首次采用對衛星三點測距定位方式,在國內首次建立數據收集平臺系統等。
衛星導航系統
1985年,在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發展途徑的論證中,童鎧認為,“我國是一個大國,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的、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一個衛星導航系統從研究到投入使用,一般要10-15年或更長時間。如果從現在開始研究(1985年),到2000年我國可望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哪怕是精度稍差一些功能稍少一些的簡化系統,也將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2000年10月和12月,我國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和第二顆“北斗”導航定位試驗衛星。
由于“北斗一號”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有必要在第一代導航衛星的基礎上發展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童鎧認為,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與第一代系統在體制上有質的差別,但技術上有繼承性。同時,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復雜,全系統的設計研制和運行管理尚缺少經驗,但我國對衛星的測控技術已有一定基礎和經驗。
雖然童鎧胸中還有很多戰場等待馳騁,心里還有很多座高峰將要攀登,但他卻帶著些許的遺憾,于2005年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和他的航天事業……
來源:風啟學林
編輯:周慧敏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教育|10月15日起實施!關于校外培訓,教育部最新頒布!2023-09-12
- 主播悅讀|筱雅:活得有趣的人 不簡單2023-09-12
- 注意|暴雨黃色預警!泰州將有100毫米以上強降雨2023-09-12
-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2023-07-11
- 重磅|三部門出手!制止婚宴餐飲浪費2023-09-12
- 速看|中到大雨!泰州天氣大反轉……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