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丨水生蔬菜迎來豐收季 成為增收“致富果”
當前,姜堰迎來豐收季,菱角、芡實等水生蔬菜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六月七月荷花香,八月九月菱角硬。”眼下,正是菱角成熟的季節。在姜堰區俞垛鎮何祝野村一處百畝菱塘,幾名頭戴斗笠的采菱人一字排開,劃著菱桶穿行在池塘中,將碧波勾畫出道道淺轍,藍天下有鳥兒不停略過,繪成了一幅江南水鄉獨有的豐收圖景。姜堰區俞垛鎮菱角種植戶柳存蘭告訴記者:“工人每天在四點就到塘口來采菱,他們每天能采1200多斤。到目前為止,我這個塘已經有6萬多元收入。”
據了解,俞垛鎮菱角種植面積500多畝,平均畝產效益超過6000元。近年來,當地利用里下河水面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菱角種植,短短兩個多月的采收期,能給當地村民帶來不少收益。姜堰區俞垛鎮何祝野村黨委書記吳高華介紹:“主要品種是溱湖兩角菱,在采菱期間,我們解決村莊閑散勞動力40余人,在采菱兩個月期間,能夠增加村民的收入每人八千余元。”
碧塘之上,芡實飄香,姜堰區張甸鎮甸橋村的80畝芡實也進入成熟期,農民朋友們盤水下塘,開始頭茬采收。芡塘里碧色連天,碩大渾圓的芡葉層層疊疊,布滿了整個水面。幾名采芡工人手拿竹刀,在芡塘里來回穿梭,熟練采割芡實,盡享豐收喜悅。姜堰區張甸鎮芡實種植戶李杰高興地說:“我們家芡實都是訂單式銷售,不愁銷路。畝產大概130到150斤左右,今年已經賣出去5萬多塊錢了,預計今年能賣20多萬元。”
芡實由于果實像雞頭,所以又被稱作雞頭米,它既是一種美食,又具備藥用價值,祛濕補氣,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芡實每年4月播種,八九月成熟采收。由于成熟期長,每季可以采摘9到10茬,其中4到6茬為果實最盛期。從目前采收情況來看,張甸鎮每畝芡實成品產量150斤左右,每畝毛利潤1萬元左右,畝均收益超過4000元。由于品質好,當地種植的芡實通過線上線下訂單式銷售,給村集體和村民都帶來了很高的收益。姜堰區張甸鎮組織委員王志祥介紹:“張甸鎮種植水生蔬菜160畝,全年可以促進村集增收16萬元,帶動當地閑散勞動力就業40人,人均年收入超1萬元。”
近年來,泰州市以黨建統領,整合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資源,利用水鄉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水生蔬菜種植,2023年種植面積4.95萬畝,年產量將超過12萬噸,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發展新動能。
記者:陳小康 張超 朱熹(姜堰融媒體)
編輯:陸楚媛
責編:劉麗
審核:戚翔 聞棟
- 點贊|泰州成功入選!2023-08-18
- 抓緊|收官在即!2023-08-18
- 關注|全市首家“老年醫院”揭牌2023-08-18
- 警惕|目標兒童,已發生多起!2023-08-18
- 時政|惠建林來泰接訪并走訪調研2023-08-17
- 時政|朱立凡會見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潘斌一行2023-08-17